close

      日本近來傳出食安風暴,多家知名飯店餐廳紛紛爆出產品標示不符,以次級食材拿來當作高檔食材販售,導致其他想要自清的日本餐飲業者,乾脆自掏腰包送檢,希望消除消費者的疑慮。而目前日本的檢驗機構更是已經做到能夠分辨出食材本身的原產地,這一個月以來的送檢案件暴漲了3成之多。

 

   知名的藤田觀光集團被爆造假,次級蝦混充上等蝦、紐澳牛肉添加脂肪,宣稱是和牛牛排。另外,關西機場裡的餐廳,配菜紀州梅其實來自大陸,還有三得利控股經營的餐廳,把岐阜產的豆皮假冒成較高檔的京都產。

 

   檢驗機構光這個月業績,就比去年同期多3成,原來很多業者怕進貨時被上游廠商騙,乾脆自行檢驗。日本這波食安風暴,不是被摻入有害人體的物質,而是「以次充好」。

   問題來了,產地不同難道也能被檢驗出來嗎?根據NHK新聞報導:「即使一模一樣的食材,但產地不同,元素的量也會有些微差異。」從食材內含氮跟氧的多寡,來判定哪裡出產。種植地方不同,元素比例當然有差異。
  

   檢驗成了下游業者自保的利器,日本檢驗機構除了有先進技術支撐,對食材的充分了解與龐大資料庫,保障食品安全的這一環,或許值得參考。

 

 

 

新聞來源:TVB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kugawajpschool 的頭像
    tokugawajpschool

    德川日語 tokugawa

    tokugawajp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