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次要介紹的是宮部美幸的「模仿犯」(模倣犯)。
最近因為作者出版了久違的超級長篇大作「所羅門的偽證」,
加上電影的加持,引起了廣大的話題。
不過其實,比起這次的新作,小編對於前一本長篇小說「模仿犯」的感觸比較深。
可能是因為比起「所羅門的偽證」,「模仿犯」探討的是「真實的殺人」吧。
身為社會派作家,作品內容並不是要找出兇手,而是整個事情的過程,
包括怎麼開始、為什麼會開始、開始之後的各種變化、以及最後的結束。
而實際上,描寫方式也是兇手、受害人、警方、周圍人物穿插描寫,
讓讀者知道,兇手的心理、受害者家人的心情、警方處理的過程、周圍人的視線。
登場人物非常多,但他們都是息息相關的,
這就是宮部小說的特色,沒有不重要的人,要看清楚事件的全貌,每個人物都是重要的。
記得當初看的時候是有點害怕的,不是那種看恐怖片的害怕,
而是或許現實中存在著這樣的人,會發生這樣的事,
這就是社會派小說的特色吧,雖然是虛構的,但又好像真實會發生。
不過宮部小說的另一個特色,
就是他的結局不會是黑暗、沒有救贖感、絕望的,通常都是光明溫暖,
這算是閱讀的一種救贖吧(笑)。
然後,雖然這本也有拍成電影,但強烈建議大家不要看,因為改得實在是太瞎了!
最後,最近宮部老師的ㄧ些經典作品都改版重新上市,
包括這本模仿犯,似乎在翻譯上也有重新修正過。
希望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囉!
全站熱搜